在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一处集康养、旅游、文化体验于一体的“茶疗”基地——3200红茶文化苑,正凭借独特的运营模式,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强劲活力。近年来,凤庆县依托丰富的茶文化资源与宜人的自然环境,将茶产业与康养旅居深度融合,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经济发展新路径。

得天独厚的自然与文化底蕴
凤庆县地处云南省西南部,属低纬高原(山地)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7.1℃,四季如春。境内森林覆盖率达53.94%,每立方米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超2000个,是当之无愧的天然氧吧,为康养旅居提供了绝佳的自然条件。
作为世界滇红之乡,凤庆种茶、制茶历史源远流长。全县茶叶种植面积达51.61万亩,拥有世界上最古老的人工栽培型古茶树“锦绣茶尊”,以及“滇西茶马古道第一镇”鲁史古镇。自1939年冯绍裘在此成功试制第一批滇红工夫红茶,滇红茶便在国际市场大放异彩,多项荣誉加身,其制作技艺更是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
3200红茶文化苑坐落于凤庆县城东侧,总规划占地3200亩,拥有1060亩有机认证茶园和世界茶叶品种园,是中国唯一以红茶文化为主题的国际五星级酒店和国家3A级旅游景区,为茶旅融合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多维度融合发展,成效显著
“景村联动”带动增收致富
3200红茶文化苑积极履行社会责任,通过茶产业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茶园日常管护和鲜叶采摘优先聘用周边农户,目前已聘用本地正式员工136人,每年支付工资超700万元。2018年至2023年,累计聘用本地临时用工12621人次,支付工资131.5万元,收购周边农户鲜叶款380.7万元,有效推动了乡村振兴。
搭建平台弘扬红茶文化
该文化苑与云南农业大学开展战略合作,不断拓展茶产品链。除了推出各类特色茶产品,还研发出茶叶提取物面膜等健康产品。游客在此不仅能参观茶园、体验制茶工艺,还能深入了解滇红茶的历史与文化,感受世界滇红之乡的独特魅力。
规划特色疗养套餐,提供优质服务
文化苑为疗休养游客量身打造集“吃、住、行、茶、康、游、购、娱”于一体的服务体系,推出5条精品疗休养线路。2023年,共接待省级工会示范性职工疗休养活动1659人,实现直接经济收入497.7万元,拉动地方经济收入644万元。2024年,预计接待3000人,实现旅居综合花费超1000万元。
创新模式,赋能县域经济发展
凤庆县3200红茶文化苑通过因地制宜,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打造出以茶为核心的康养旅居品牌,实现了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该模式不仅带动了当地旅游、餐饮、住宿等产业的繁荣,也促进了居民就业增收。2024年1 - 8月,凤庆县共接待国内外游客309.49万人次,同比增长14.01%,旅游总花费28.88亿元,同比增长23.08%。
未来,凤庆县将继续深化茶旅融合,拓展康养旅居市场,全力打造凤庆恒春之都康养旅居品牌,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国日报云南记者站 记者 李映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