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符百科

给每个孩子一面“智能镜子”,让其照见未来

时间:2025-06-02 10:30:00

AI为每个学生量身定制学习方案,智能学伴能实时解答学生的问题,“智慧操场”能开出个性化运动处方……不久前在天津举行的第85届中国教育装备展上,扑面而来一股“电子浪潮”,让来到这里的每一个人都能清晰地感受到这股浪潮的力量——人工智能已经以空前的速度重塑了教育生态。

5月12日,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发布了《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指南(2025年版)》和《中小学生成式人工智能使用指南(2025年版)》,推动人工智能与中小学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与教育装备展同期举行的“AI赋能基础教育教学变革学术交流大会”上,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会长靳诺说,人工智能赋能基础教育是一场深刻的革命,它不仅仅是技术的简单应用,而是教育理念、教育模式、学习方式的一个全方位的革新。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李剑萍认为,基础教育必须主动拥抱人工智能带来的技术变革,在综合创新中探索育人新路径,这是时代赋予的使命。

这也成为与会者的一个共识:人工智能给教育带来新的希望,让更加公平高效优质的教育成为可能;与此同时,挑战也摆在眼前,如何让人工智能技术更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如何提升教师的能力,如何构建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评价体系……来自全国的专家、教育工作者以及社会各界都在期待一个答案。

警惕“重概念、轻教育规律”的倾向

“现在社会上,人工智能教育特别热。越是热的时候,越是要理性地、科学地看待。”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熊璋提醒,要注意人工智能教育“重知识、轻育人”的倾向。

中国最近几十年的发展,就是一部创新的发展史。熊璋说,教育数字化变革,首先是要营造学习与创新的生态,“不仅仅是让他们多会背几个单词,多会考几分,多会背几个成语而已。”因此,要提升青少年的科学精神与人工智能素养,不能只是上一门课,也不是要孩子解题快,而应该关注他的好奇心、求知欲、创新精神、科学精神。

“我们做人工智能教育,首先应该想的是国家需要什么样的接班人。”他认为,首先要厚植青少年的家国情怀,让他们从小立志服务自己的祖国,激发出青少年探索与创新的内在动力。

有的学生家长已经开始担心,人工智能教育是不是将来又要多一门课?孩子们又要去“卷”分数,进而校外培训也“卷”起来了?熊璋认为,一定要预防人工智能教育“重技术、轻科学素养”的倾向。

在一些地方,熊璋看到有一些大学三年级计算机本科才要学的东西,已经出现在小学三年级的课本上,“完全没有照顾小朋友的认知水平。”他说,要让小朋友拥抱人工智能,安全驾驭人工智能和人工智能协同前进,还要警惕“重概念、轻教育规律”的倾向。

从“统一的标尺”走向“个性的镜子”

天津实验中学校长刘晓婷认为人工智能带来的教育学变革,将重新定义教师的角色,重塑学生的学习方式,甚至改写着教育的底层逻辑。

过去,学校主要的教学方式是以传授确定性知识为核心,这种方式表现出的特点就是标准化、批量化的培养人才。“现在我们真的要变了,因为学生的需求更多的是个性化精准适配的。”刘晓婷认为,中小学校要构建“AI+教育”融合共生的新型生态体系。

数据让课堂从过去的模糊经验实现了精准“导航”。在教育装备展上的教育治理展区,科大讯飞展示了五育学生评价、AI教师评价、学校数智基座、区域数智基座以及智能教师应用平台。

其中,五育学生评价解决方案,即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自动、实时、安全地汇聚学生五育成长的各方面数据,并基于数百所学校的实践成果,构建了评价指标、校本活动库及面向区域主管部门、学校、教师、学生等多层级的评价报告库。

使用人工智能进行学情分析、考情分析、教情分析,让教学变得更加精准,更聚焦到每一个学生、每一个知识点。

刘晓婷把这种精准数据报告比喻成对教学的“CT扫描”,报告能够清晰地呈现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标识出他在群体中的优势与劣势。

在AI赋能学科教学方面,天津实验中学做了不少尝试,比如地理课上,老师带着学生开展了规划设计天津地铁的项目式学习,让学生基于现在天津地铁的现状、区位条件,以及人口分布等要素,再设计一条地铁线路,这个过程中,AI可以辅助师生的研究。他们还尝试将语文、历史课程与AI相融合,在原来古籍鉴赏的基础之上,开设了AI古籍修复课程。

在杭州外国语学校,英语听说AI产品已经进入课堂,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在课上进行人机问答,系统实时反馈和分析,借助这项技术,学校还组织了学生朗读大赛。语文课上,学生与大模型开展人机对话,辅助学生思辨;学生基于AI作文批阅的个性化反馈,开展写作训练。校长吴锋刃说,他们还尝试在初中英语和数学学科教学中,通过科大讯飞AI设备,实现了作业智能批改与错题留痕的功能,显著提升了教学的实效和效果。

数智化让教育从过去“统一的标尺”走向“个性的镜子”。如果说传统的教育是让所有学生都坐着一辆集体大巴,走着同一条路线,那么如今的数智教育是给每一个孩子一面智能的镜子,实现动态追踪和多元认知的培养。

培养未来驾驭AI的人

教育工作者都清楚,高质量的教育就是高水平的因材施教。如今,中小学课堂上,人工智能让教与学的育人方式改变了,教师的角色同样也被重塑了。

“教师必须要坚守育人的初心,”刘晓婷说,现在的课堂里,人工智能是教师的助手,又是学生的学习伙伴,“而教师的角色,需要由原来的知识搬运工变成教育的设计者,人机协作的协调者,人性化教育的守护者”。

数据依然是冰冷的,教育始终需要人性的洞察,在这位中学校长看来,教师要给予学生的是有温度的教育良方。

“人工智能一定不会取代教师。”华南师范大学教授胡小勇说,教师不是简单的数据传递和知识传播者,教育的内容非常复杂,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教师是未来最不容易被人工智能取代的职业之一,但并不代表教师个体不被淘汰。”他提醒说,假如一个老师不会上课,千万不要以为自己用了人工智能,课堂就会变得有智慧。

“我们培养的是未来驾驭AI的人,”刘晓婷说,教与学的方式在不断变化与优化,不变的是育人的本质,就是要培养全面而有个性的人。“教育是要培养会提问的人,而不是只会答题的机器,”刘晓婷说,让学生主动地学,让教师创新地教,是我们追求的理想课堂。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胡春艳

来源:中国青年报

相关推荐
上海警方捣毁一非法闯入公司窃取客户数据团伙,5人被抓

上海警方捣毁一非法闯入公司窃取客户数据团伙,5人被抓

东方网记者蔡黄浩、通讯员陆敏韡9月11日报道:今天上午,记者从上海市公安局获悉,近日,上海浦东警方成功捣毁一个涉嫌非法闯入公司窃取客户数据的违法犯罪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5名。3月,浦东公安分局潍坊新村派出所接到辖区投资咨询公司报警,称当日凌晨4时许,有不明人员非法进入公司办公场所,并侵入内部计算机,

2025-09-11 17:28:00

面向未来,育时代强师

面向未来,育时代强师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记者 陈婉婉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近年来,我省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全面优化教师资源配置,高素质教师队伍不断壮大。据统计,我省现有各级各类教职工94万余人,其中专任教师近77万人,教师队伍结构逐步优化、素质稳步提升、先进不断涌现,为教育强国、教育强省建设提供了基础性、

2025-09-10 19:03:00

开屏人物|朱乙青:16年磨一课!她用母亲般的爱守护每个独一无二的种子

开屏人物|朱乙青:16年磨一课!她用母亲般的爱守护每个独一无二的种子

“同学们,今天是我们的开学第一课,在这节课中,老师主要帮助同学们的习惯养成,希望通过今天的这节课,每位同学都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新学期伊始,在保山市昌宁县思源实验学校五(6)班的教室里,朱乙青老师温柔而坚定的声音回荡在每一个角落。这一刻,是她16年教育生涯的缩影,更是她“用初心赴热爱,以匠心育

2025-09-10 18:13:00

着色“活力红”,用AI点燃热烈生活

着色“活力红”,用AI点燃热烈生活

借助一通跨越语言障碍的视频电话,外贸员从容签下订单;摄影师轻点电脑屏幕,数千张照片瞬间分类归档;大学生在虚拟客厅中,设计着属于自己的赛博世界……这些看似迥异的场景,正由AI技术悄然串联。 中国移动江苏公司(以下简称“江苏移动”)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在“AI+产品”领域持续投入、不断探索,推出5G新通话

2025-09-10 10:20:00

探寻教材“上新”背后的故事

探寻教材“上新”背后的故事

新学期,三科统编教材有新变化探寻教材“上新”背后的故事今年秋季学期,三科统编教材有了一些新变化。比如,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新增“爱科学学科学”单元,八年级上册新增“军强才能国安”一课;义务教育语文统编教材八年级上册新增《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天上有颗“南仁东星”》两篇课文;义

2025-09-08 15:5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