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重庆之声】
“守护健康,从我做起”
重庆市卫生健康委
重庆市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温馨提醒:
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第170期—
01【健康快递】雷暴哮喘的典型表现是在雷暴天气期间或之后不久,突发喘息、咳嗽、气促或胸闷
进入夏季,雷雨天气逐渐增多,雷暴哮喘作为一种突发性、可危及生命的特殊哮喘类型,受到社会关注。这种在雷雨天气或紧随其后暴发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或加重,常表现为突发喘息、气促、胸闷,甚至诱发患者首次出现哮喘症状,极易引发恐慌。
雷暴哮喘的典型表现是在雷暴天气期间或之后不久,突发喘息、咳嗽、气促或胸闷,而且常呈现群体性发病模式。超过半数的雷暴哮喘患者在发作前从未被诊断过哮喘,甚至没有任何呼吸系统症状史,他们往往只表现为单纯的过敏性鼻炎。
雷暴哮喘患者的发作与雷暴过程中的关键气象要素紧密相连:剧烈的大风、频繁的雷电活动、强烈的上升与下沉气流、短时强降雨和气温骤降。其发病的关键因素在于,雷暴下沉气流将空气中高浓度的可吸入过敏原颗粒(主要为花粉),集中输送到近地面,使易感人群在短时间内大量吸入,吸入量远超正常水平,导致敏感个体的呼吸道发生剧烈反应。有基础过敏性疾病的人群,比如哮喘、过敏性鼻炎患者,吸入这些微粒极易诱发哮喘急性发作,或导致原有过敏症状急剧加重。
有效管理雷暴哮喘,关键在于预防。这需要从环境控制、药物干预和长期健康管理三个层面着手。首先,环境控制是基础。雷暴前2小时到雨后3小时是高风险期,易感人群要避免外出。雷暴天气务必紧闭门窗,防止外部高浓度过敏原进入室内。科学配置和使用空气净化器,也能有效降低室内过敏原和污染物的浓度,从而预防雷暴哮喘的发生。对于已诊断的过敏性哮喘患者,提前给予预防药物比如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等,能够有效预防雷暴哮喘的发生。同时,规范化治疗过敏性鼻炎也是预防雷暴哮喘的主要措施之一。
02【健康驿站】水果越来越甜,如何食用更健康呢?
近些年,水果变得越来越甜了。不少消费者想知道,这是不是使用了“科技与狠活”?如何吃水果才健康?一起来了解。
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王海波表示,水果越来越甜,是满足市场需求的结果。消费者对水果甜度的追求,促使水果品种选育和果树栽培过程中将高糖作为重要目标。网上流传给水果打甜蜜素增甜的说法,显然是谣言。甜蜜素注射进入水果后不容易扩散,会造成甜味不均匀。更重要的是,注射会破坏植物细胞壁,使水果短时间内腐烂变质。
水果越来越甜,如何食用更健康呢?首先应控制摄入量。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成年人每天进食 200~350 克水果。糖尿病患者每天进食水果少于 200 克。吃水果时建议搭配蛋白质或脂肪,比如苹果配坚果、酸奶拌蓝莓,可延缓糖分吸收。
虽然高糖水果并非“不健康”,但过量摄入仍可能带来风险,比如增加肥胖的风险等。科学的食用方式是:多样化摄入,不局限于高甜品种,控制分量,合理搭配,降低血糖波动。水果的天然糖分不同于添加糖,只要合理食用,就可以使它们成为健康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
守护健康 ·邀您一起来听
FM96.8 重庆之声《早安重庆》
每天06:00~06:30首播
12:00~13:00《山城论健》重播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