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符百科

海河英才 | 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工程师李成专访:留在天津 成就90后“膜法师”的“中国造”

时间:2025-04-15 20:29:00

【来源:今晚报】

内容提要:走进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树枝摇曳中,灰白色实验楼特别醒目。研发骨干李成常常在三楼西侧的窗前做实验记录,这个习惯始于三年前——当他发现透过双层玻璃的折射,远处写字楼群的玻璃幕墙会泛起海浪般的波纹。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走进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树枝摇曳中,灰白色实验楼特别醒目。研发骨干李成常常在三楼西侧的窗前做实验记录,这个习惯始于三年前——当他发现透过双层玻璃的折射,远处写字楼群的玻璃幕墙会泛起海浪般的波纹。

“我们的实验室虽然看不见海,但每个数据都连着深海。”李成注视着眼前的小试原理样机。这让他想起入职首日陈赞导师的话:“海油人的战场既在平台也在实验台。”

这位90后的海河英才,从小就开启了化工探索,从吉林大学毕业,又在天津大学攻读化工专业,开启了理论到应用的真正实践。毕业后选择留在了天津,用他的话来说是“读懂了这座城市的创新密码”,作为天津海河英才计划的受益者,李成的故事正是天津人才战略与产业优势完美结合的生动写照。

天津给了我可预期的未来

记者:为什么选择留在天津?

李成:选择留在天津,对我而言既是理性考量也是情感使然。在天大化工求学的三年,我早已习惯了五大道四季流转中的海棠,在这里体会到了这座城市的工业底蕴与市井烟火的完美交融——滨海的万吨巨轮与巷口的煎饼馃子共享同一片晨光。作为全国化工产业高地,天津拥有完善的产学研体系,为我们这些化工人提供了堪比一线城市的机遇,却无需承受北上广的生存挤压。而海河英才计划就像天津给我递来的一把“金钥匙”。在天津,海河英才的身份让我能快速对接本地化工企业的研发岗位,甚至有机会参与政府扶持的科创项目。相比其他城市“先落户再等机会”的模式,天津直接给硕士毕业生搭建了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快速通道。现在我的同学群里,越来越多的外地同学开始认真考虑留在天津——因为这里不仅给了我们学历的认可,更给了一份可预期的未来。选择天津,某种程度上就是选择了一个对年轻人更友好的起点。目前,我已经在天津落户了,成为海河英才政策红利下的“天津人”。

记者:用几个关键词形容一下这座城市?

李成:幽默、烟火气、中西合璧。街头巷尾都能听到相声式的调侃;而五大道的洋楼与古文化街的糖人儿共存,这种混搭特别“天津”。

记者:最推荐外地朋友来天津体验什么?

李成:肯定是早餐江湖——西北角作为天津早点“天花板”,正味斋锅巴菜、丁记卷圈、穆记炸串……清晨6点就开始排队,烟火气十足;隐秘的浪漫:西沽公园与黄叶村作为天津“最老”的公园之一,秋日银杏金黄,公园内的黄叶村复刻了《红楼梦》中的村落意境,文艺感拉满,黄昏时去解放桥,看海河游船穿过百年铁桥,两岸霓虹亮起的瞬间,会懂什么叫“津门夜色”。

记者:工作之余,会去哪逛一逛吗?

李成:有时候会在意式风情区夜景中City walk一下。有一个月夜里,在面对马可·波罗广场的雕塑时,我还在想,正如古丝绸之路连接东西方文明,我们研发的膜分离技术正是在能源领域架设新的“海上丝路”。

独特的成长环境 七八岁就开启了化工探索

1993年,李成出生在湖北随州,父母开办养殖场,独特的环境“促成”他对自然科学异常热爱,尤其是利用父母工作使用的瓶瓶罐罐,开启了初步化工探索。

兴趣缘起就是对未知充满好奇——比如把两个已知东西混合到一起,看未知会发生什么,李成就想手动尝试一下。多年以后,他豁然觉得,这不就是有意思的化学嘛。当时的他,也就七八岁。

初三暑假,李成用给仔猪保温的废旧电热板、输液导管和不锈钢料槽,搭建出第一套蒸馏装置——当清晨采摘的玫瑰在沸水中翻滚,带着铁锈味的蒸汽在冷凝管中凝结成混浊的液体时,这个农村少年收获了人生首件“化工产品”。那年的“玫瑰纯露”让整个养殖场弥漫着不属于农舍的馥郁。但当蒸馏液中的铁锈色始终无法褪去时,也让他开始思考如何从混沌中提取纯粹。

转机出现在生物课透析实验上,“分离的奥秘不在于高温沸腾,而在于微观尺度的精准筛选。”老师的话如同醍醐灌顶。回去的路边,李成注意到路边丢弃的透析器滤膜——那层薄如蝉翼的材料在阳光下泛着微蓝的光泽。

在老师的指导下,李成将废弃的鱼鳔反复晒干拉伸,覆在输液管改装的腔体上,竟造出了第一台“膜分离装置”。透过天然胶原孔径,玫瑰蒸汽中的鞣酸与金属离子被截留在发黄的膜表面,流出的液体清澈如朝露。

这样的成功,让李成瞄准了身边的花花草草,甚至,还从中萃取了乡间的一种药草,“被小昆虫蜇了一下,用它止血还能缓解疼痛。”夏天时,用上自己制作的“草药剂”,这可是值得他炫耀好久的一件事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整个中学时代,李成的化学成绩相当优秀,他还多次参加过湖北省的化学联赛,每次都能拿到不错的名次,“过程”很愉快,他坦言,当时对于自己未来的规划,是在化学这一领域里一直干下去,为基础科学做出自己的贡献。

本科时,李成就读于吉林大学的化学专业,而随着学习与实践的深入,李成逐渐发现自己对理论知识的兴趣虽然浓厚,但更渴望看到科学原理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化学实验让我着迷于分子层面的变化,而化工则让我看到了如何将这些变化放大到工业规模,真正影响人们的生活”。在了解化学反应机理后,李成总会思考:如何优化反应条件以提高产率,如何设计更高效、更环保的生产流程,这些问题让他对化工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天津大学化工的工程导向和创新氛围完美契合我的目标,无论是希望从事科研、工业技术开发,还是投身新兴领域,这里都能提供顶尖的平台和资源。”本科毕业后,李成选择天津大学化工专业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

新“膜法”

助力天然气净化技术突破

“得益于天津完善的产学研体系,我们能够更高效地推进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谈到自己的工作领域,李成充满自豪。2021年从天津大学化工学院毕业后,他加入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如今已成长为石油和化工行业海洋油气膜技术工程实验室的研发骨干。自参加工作以来,他一直专注于二氧化碳分离膜技术的开发,经过前几年研发,团队已经具备将天然气中二氧化碳脱除到3%以下的一类天然气标准,相关技术已成功应用于国内首套海上碳捕集示范装置,突破了海上天然气膜法脱碳的技术瓶颈,为国家能源安全和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对于深远海和边际气田的油气盈利开采,FLNG船意义重大,天然气液化成FLNG之前需要经过预处理深度脱除其中的二氧化碳,防止在液化过程中形成干冰堵塞管道,目前开发的新型膜分离技术,没有了传统塔吸收法存在的占地大、能耗高、适应性差等问题,实现了中试应用,能够将天然气中二氧化碳脱除至50ppm,达到天然气液化前标准,整个工艺流程实现了自主研发,新型膜分离技术装备较传统方法重量减轻20%,高度降低60%。

作为技术骨干,李成先后参与工信部课题2项、集团公司级科技项目5项,发表论文3篇,申请专利5项,并助力团队荣获“渤海油田建成全国第一大原油生产基地立功集体”称号。在天津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沃土上,这位年轻工程师正用实际行动践行着科技报国的使命。

他指着墙上挂着的膜分离技术原理图说:“就像我们研发膜分离技术,能够将天然气中的二氧化碳梯度脱除,当高校的理论创新、研究院的技术攻关和企业的工程应用形成渗透压,技术突破自然水到渠成。”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相关推荐
海河英才 | 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工程师李成专访:留在天津 成就90后“膜法师”的“中国造”

海河英才 | 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工程师李成专访:留在天津 成就90后“膜法师”的“中国造”

【来源:今晚报】内容提要:走进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树枝摇曳中,灰白色实验楼特别醒目。研发骨干李成常常在三楼西侧的窗前做实验记录,这个习惯始于三年前——当他发现透过双层玻璃的折射,远处写字楼群的玻璃幕墙会泛起海浪般的波纹。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走进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树枝

2025-04-15 20:29:00

跌落神坛后,《黑镜》新一季8.8分强势回归,6个故事震撼人心

跌落神坛后,《黑镜》新一季8.8分强势回归,6个故事震撼人心

文 | 极客电影Geekmovie,作者 | 大胡子,编辑 | Joy科技终将迭代,而人性则永远在场。1996年,尼葛洛庞帝在《数字化生存》中就有言在先:每一种技术或科学的馈赠都有其黑暗面。在这样的预言背景下,迷你剧《黑镜》诞生了。剧集以冷冽的镜头模拟一个被科技、人工智能与未来社交生态重构的近未来世

2025-04-15 09:36:00

中小学教研如何应对技术变革

中小学教研如何应对技术变革

以DeepSeek(深度求索)等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在中小学教研中提供教学资源开发、分析与改进教学行为、支持开展跨学科教研等,因此,很多学校纷纷引进数字化技术和教研平台。然而,不可否认,随着技术的加速迭代,一些技术、设备、平台的使用率也在渐降式衰退。 这也启发我们需要正视,在数字技术特别是人工智

2025-04-15 07:10:00

《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管理规定》公布实施

《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管理规定》公布实施

4月7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修订公布《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管理规定》(以下简称《管理规定》),即日起施行。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是适应科技创新快速发展,在相关科研成果尚不具备制定国家标准条件时,支持引导创新技术推广试用、扩散成长的一种标准化技术文件,是国家标准的重要补充。本次修订的《管理规定

2025-04-14 21:57:00

​刚刚发布!大庆油田自研新技术填补三次采油技术空白

​刚刚发布!大庆油田自研新技术填补三次采油技术空白

大庆油田14日发布消息,面对开采对象变差、开发成本攀升等现实挑战,大庆油田的技术人员自主研发了水母联调技术。该技术在大庆油田杏南油田推广应用以来,杏南油田母液外输浓度合格率达99.6%,资料全准率由95.8%提高到98.1%以上,平均粘损低于20.3%,实现了注入井精准调控,这一技术也填补了大庆油田

2025-04-14 16:0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