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符百科

鄂托克前旗:荒漠草原绽放“能源马兰花”光伏板“绣”出绿色致富图

时间:2025-06-09 12:14:00

六月的骄阳为鄂托克前旗草原镀上了金边,暑气蒸腾中,万亩马兰花正迎来最热烈的花期。蓝紫色的花瓣在灼热阳光下愈发鲜艳夺目,如繁星般点缀着这片历经蜕变的大地。

同时,在鄂托克前旗的蒙西鄂尔多斯采煤沉陷区4GW新能源大基地,正书写着工业与自然的诗篇,光伏矩阵如蓝色的潮汐凝固成海,留白的土地上,一株巨型马兰花正以大地为绢布悄然绽放。

马兰花——鄂托克前旗的旗花,她年复一年的盛开在草原、峡谷和沙漠三种形态相映争辉的鄂托克前旗大地上,不怕风吹日晒,不畏干旱荒芜,根系深植土壤,花籽遍布草原,恰似这片土地在绿色转型中展现的顽强品格。

近年来,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把新能源产业作为绿色低碳转型、培育新支柱产业的关键,不断补齐发展短板,做优发展增量,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打造出了能源大旗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样本。

当驾车穿行在鄂托克前旗的四好农村路上,很难不被眼前的景象所吸引——阳光下,光伏面板如海浪般起伏延展;微风中,成排风机缓缓旋转;草场上,光伏板保护的牧草生机勃勃;而马兰花,也正在荒漠上顽强盛开‌。很难想象,这里原来是荒漠化草原和采煤沉陷区。如今,鄂托克前旗通过防沙治沙与新能源产业的有机结合,为这片贫瘠的土地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

‌绿色梦想照进现实‌

“以前,这里都是荒地,种啥也不行,放牧也不行。”上海庙镇牧民祁永胜回忆起过去的情景,眼中满是无奈。然而,随着蒙西鄂尔多斯采煤沉陷区4GW新能源大基地项目的落地,祁永胜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自打光伏基地建起来,大伙的日子有了奔头。”祁永胜指着眼前一望无际的光伏板说,“你看,如今板下的植被也由之前的5厘米长到现在的30厘米高了,绿油油的,多好看!”

上海庙农牧民贡格尔也是其中的受益者。他感慨地说:“以前觉得建了光伏以后,草场上就长不出来草了,但自从这里建了光伏基地后,反而发现草长得越来越旺盛了,草场变得更绿了,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好了。”贡格尔家的500多只羊和土地流转带来的额外收入,让他的家庭经济收入翻了三四倍,同时也节省了劳动力,生活质量显著提升。

在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过程中,鄂托克前旗还注重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光伏基地的建设采用了螺旋桩工艺,对植被影响小且安装方便。现场施工负责人李晋原指着远处的光伏区域介绍:“我们采用螺旋桩工艺,对草场几乎零破坏。现在板下植被覆盖率反而提高了40%。”

这片曾经沙化退化严重的草原,如今已成了光伏治理的典型样板。光伏板的铺设不仅减小了风对植被的影响,清洗面板的水还会下渗到草地里,加上光伏本身的遮蔽性,水分蒸发量下降,空气湿度增加,草地涵水量大增,遏制了草场荒漠化的扩大。

光伏板成了“金银板”

在鄂托克前旗,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不仅仅停留在发电层面。旗委、政府因地制宜,提出了“集中式光伏发电、生态治理、板下经济、景观旅游、乡村振兴”五位一体的国家级光伏示范基地建设规划。

深能北方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光伏制氢项目现场负责人王博涛表示:“项目建成后,将带动周边农牧户一起增收致富。”事实上,这一模式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光伏板下,农牧民们种植着连翘、丁香、酸枣等中草药,既起到了防沙固沙的作用,又让集体经济获得了二次收益。

在上海庙镇八一村,种植大户陈付合正在光伏板下查看中草药长势。“你看这黄芪,长势多好!”他掰着手指算账,“光伏租金一亩地一年800元,板下种植还能再赚2000多元,比单纯放牧强多了。”

在光伏基地打工的上海庙镇沙章图村村民白治旗,一天能挣260块钱补贴家用。“现在家门口建了这么一个光伏基地,不仅能治沙,还能让我们在空闲时间过来打打工,挺好的。”白治旗笑着说。

正在巡检的工人张建军插话道:“我原来在煤矿下井,现在转行干光伏,工资没降还呼吸上了新鲜空气。”他擦了擦额头的汗珠说,“最重要的是,把蓝天白云留给了子孙后代。”

旗海禾乡村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赵伟表示:“我们与深能光伏进行合作,由深能光伏进行板上发电,海禾公司搞板下经济。在光伏板下种植中草药,不仅有利于光伏电站的管护,防止杂草丛生,而且在中药材种植、管护、收割的过程中,公司优先雇佣本地的劳动力。”

‌以工代赈,治沙致富两不误‌

在鄂托克前旗的防沙治沙作业区现场,400多名当地农牧民正忙着搬运沙柳、栽植、填沙、整形……在忙碌的身影下,原本黄沙松散的沙丘上,整齐的草方格宛如棋盘不断延伸铺展。

鄂托克前旗为了解决绝大多数农牧民不具备招投标资格、无法直接参与生态建设等现实问题,创新实施了“项目+农牧民自建”的以工代赈模式,将全旗划定为38个治沙作业区,打包众多防沙治沙“以工代赈”项目,优先鼓励承包地农牧民通过自建方式参与治沙,农牧民们不仅参与到了防沙治沙的工作中,还获得了可观的收入。

“我在这里参与‘以工代赈’项目施工,一天下来能赚到200-300元。”一位正在忙碌的农牧民说,“虽然面对风吹日晒,但是能赚钱还能改造家乡,再辛苦心里也是暖的!”

截至目前,鄂托克前旗在先行先试、探索实施各类“以工代赈”新模式的过程中,累计吸纳农牧民务工1.2万人次,并且广泛发动农牧民有力出力、有钱出钱、有地出地、有机械出机械等多种方式自愿就近参与,全面增强农牧民参与防沙治沙、保护家乡生态的积极性,实现治沙与致富双赢。

从黄沙滚滚到绿意浓浓,从风沙肆虐到“绿进沙退”。如今,随着防沙治沙工作的顶格推进,随着干部、群众的积极参与,鄂托克前旗防沙治沙已取得明显成效,现已完成“工程固沙+灌草”结合治沙17万亩,人工种植柠条19万亩。

从铺设沙障,到运用螺旋桩工艺安装光伏板,再到板下种植中草药固沙……近年来,鄂托克前旗委、政府在加快恢复自然植被、实现“人进沙退”的同时,不断提高土地、太阳能等多种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实现光伏发电与生态修复协同均衡发展。

如今,鄂托克前旗正秉承着‌马兰花般顽强不屈的精神‌,通过“借光”发展、生态修复、拓展产业链等途径,努力探索防止沙之害、用好沙之利的新前景。

茫茫沙地上,光伏板绿色发电,板下种植孕育生机;特色旅游、农家乐演绎起沙漠“变奏曲”……“光伏+治沙”的政策红利正惠及着千家万户,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在这里叠加释放,犹如‌荒漠中盛放的马兰花‌,让这片曾经沉寂的土地焕发出新的生命和活力。‌这蓝紫色的顽强之花,与蓝色的光伏海洋、绿色的复苏草原交相辉映,共同诉说着鄂托克前旗奋进新路的绿色传奇。(‌闫伟)

来源:鄂前旗委宣传部

相关推荐
一文带你玩转那达慕!

一文带你玩转那达慕!

夏日的风吹过达茂草原那达慕的记忆在这片土地再次更新一路向北·达茂最美达茂联合旗第35届那达慕大会于2025年7月31日开幕今年文体旅游赛事活动有什么?你关注的这里都有带你一起解锁那达慕的精彩7月31日10:00-11:00那达慕开幕式11:00-12:30赛马“村超”公开赛14:30-17:3064

2025-07-26 10:00:00

今年光伏市场需求仍较大 整治无序竞争持续发力

今年光伏市场需求仍较大 整治无序竞争持续发力

2025年光伏行业年中会议,移师曾经有着“煤都”之称的山西大同。这里诞生了中国首个光伏“领跑者”示范基地,为中国光伏产业技术进步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山西大同在转型——从“煤炭之都”奔向“能源之城”;中国光伏产业也在转型——从“规模扩张”奔向“高质量发展”。在无序竞争持续困扰行业一年之久后,“反内卷

2025-07-26 07:14:00

辉煌70年 奋进新征程丨疆电奔涌势如虹

辉煌70年 奋进新征程丨疆电奔涌势如虹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陈蔷薇“现在村里民宿取暖、做饭、洗浴都用电器,生活环境干净又舒适。来旅游的人多了,不少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生活越来越好了。”7月16日,玛纳斯县清水河哈萨克族乡坎苏瓦特村村民阿拉古力·努尔兰说。此前,她以放牧为生,现在是一家民宿的工作人员。2021年,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玛纳

2025-07-23 16:02:00

记者走基层|实验室里“孵”出科技公司

记者走基层|实验室里“孵”出科技公司

“周老师,公司研发用于职教学校教学的动力电池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在实训过程中数据与教学理论对不上,能不能帮我们排查一下错误?”“应该是算法程序有问题,把相关数据传过来,我们马上优化。”……一个电话解决企业创新发展中的难题,这样的场景,在北交知行(唐山)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交知行”)与北京交通

2025-07-16 08:20:00

第三届链博会首次实现100%全绿电供应

第三届链博会首次实现100%全绿电供应

央广网北京7月11日消息(记者 黄昂瑾)据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以下简称“链博会”)官方消息,第三届链博会将采用“光伏绿电+外购绿证”双轨模式运行,首次实现100%全绿电供应,预计展会期间供应绿电电量115万千瓦时,等效节省标煤353吨,减排二氧化碳1104吨,节约电费24%。据介绍,分布式光伏

2025-07-11 18:3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