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马思泳 通讯员 海宣
4月28日,第四届琶洲算法大赛在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正式拉开帷幕,全球首个“空地”一体化协同AI竞技赛决赛上演。
本届大赛设立“五大赛道”,分别是“空地”一体化协同AI竞技赛、AI大模型算法优选赛、AI创新应用赛、“全运会”全民AI赛、国际AI赛。参赛队伍围绕人工智能大模型算法、消费互联网、智慧交通、网络和数据安全、智能制造、未来产业等领域展开激烈角逐。
“空地”一体化协同AI竞技赛让算法“看得见”
本届算法大赛的首秀“空地”一体化协同AI竞技赛要求参赛队伍在1.6万平方米湿地赛场上,以算法驱动无人机与轮足机器人自主完成“识别-追踪-抵达”全链条任务。
其中,所需识别的目标可能是小至30厘米的活体动物,误差容限不超过5厘米,这要求“无人机+机器人”的载体拥有毫米波雷达与视觉融合的精准感知能力和迅速精准的路径规划能力,才能“看得见”“追得上”“找得准”。
最终来自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的参赛队伍分别获得了本次“空地”一体化协同AI竞技赛的冠亚军。
“第一次参加琶洲算法大赛,也是第一次在湿地这种生态较为复杂的环境做‘空地’一体化的地面活体目标识别,难度非常大。”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获奖团队成员张金荣介绍,找到活体目标前,无人机要先规划航线识别目标动物,对动物进行跟踪。机器人要学会避障、规划路线,找到目标点后识别动物并拍照。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协理副校长熊辉表示:“平时,我们很难直观感受算法的意义,在这次大赛,通过设置‘空地’一体化协同的AI竞赛,可以展示算法的实际应用,让算法真正被‘看得见’,展示算法在感知、认知、决策、行动等方面的应用。”
设重磅赛事“直通车” 打造惠企助企平台
现场,算法大赛AI数字人“小A”和“小I”介绍了第四届琶洲算法大赛赛题赛制,开展宣讲“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发布“琶洲密态智算可信数据空间”和由第二届琶洲算法大赛冠军团队研发的“灵宇宙AI学伴小方机”等。
在中国人工智能协会支持下,本届大赛将开启“中国智能科学技术最高奖”——“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赛事直通车,首次为参赛队伍设立吴文俊奖培育加速营,冠军队伍纳入会评直通车。
为充分发挥大赛的支撑作用,本届大赛升级获奖企业服务体系,将服务内容扩充至10项,获奖企业可获琶洲试验区“算法大礼包”,包含百万级数据券和百万级算力券,还将得到孵化培育、成果展示等全链路服务体系支持,并在符合政策条件的基础上,优先推荐参加各类扶持资金、创业担保贷款等申报。
编辑:郑健龙
来源:金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