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团是江南清明的舌尖记忆,近年来被越来越多不同地区的人们所熟知。艾草染翠的糯米包裹着豆沙、蛋黄、肉松等馅料,植物的清苦与甜糯交融,咬一口便是春天的仪式感。但这份传统美味背后也暗藏“甜蜜负担”——糯米中的支链淀粉会快速升高血糖,而高糖高油馅料更让控糖人群望而却步。

青团里的双面性:养生VS升糖
艾草除了在饮食上有着悠久的历史,在药用方面都有着重要地位。中医上有平喘、消火、抗菌、驱寒、除湿、抗过敏等功效,《本草纲目》记载:艾以叶入药,性温、味苦、无毒、纯阳之性、通十二经、具回阳、理气血等功效,因此被称为“医草”。中医临床常用艾叶温经止血、散寒止痛,但是艾草并非人人皆宜,体质阴虚火旺者,过量食用容易上火。
糯米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补气血、止虚汗等功效,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谷物,经常食用可以调理肠胃功能。现代科学研究也表明,糯米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钙、淀粉等,为温补强壮品。但需要注意的就是糯米对血糖有较大影响,糯米中的支链淀粉含量较高,而支链淀粉能被人体快速消化和吸收,容易导致餐后血糖迅速升高。

➨健康提示:青团≠健康零食!1个青团≈200大卡,可谓“升糖刺客”,控糖人群空腹食用易致血糖“过山车”。
青团虽美味且有一定的养生价值,却也暗藏健康隐患,尤其是对控糖人群,清明时节如何在品尝青团的美味同时兼顾健康?让我们从中医养生的角度寻找答案。
中医控糖核心:健脾运化,平衡血糖
青团中的糯米之所以升糖快,在中医看来不仅是成分问题,更与脾胃运化能力密切相关。糯米黏滞难化,过量食用易阻碍脾胃气机,就像让搬运工(脾)突然扛上沉重湿沙袋(黏腻糯米),既拖慢运输速度也就是糖代谢延迟,又可能洒落一地导致血糖异常升高。
“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精微,其功能失司则水谷精微输布失常,即便摄入同样食物,也容易精微不布、膏脂壅滞,致血糖异常。因此,控糖不能只盯着糖分本身,更需强健脾胃,以下3种药食同源之品,既能中和糯米黏腻,又能助力脾的运化:
绞股蓝
中医功效:益气健脾、化痰止咳,清热解毒。
现代研究:绞股蓝中含有的绞股蓝皂苷,可促进胰岛素分泌,增强胰岛素敏感性,辅助降低餐后血糖。
推荐吃法:冲泡绞股蓝茶,食用青团后饮用,帮助平稳血糖。
山药
中医功效:补脾益肺、补肾涩精。
现代研究:富含黏液蛋白和膳食纤维,可包裹糖分,延缓肠道吸收,避免血糖骤升。
推荐吃法:吃青团时搭配山药泥,或煮山药小米粥佐餐。
山楂
中医功效:健脾消食、活血化瘀、化浊降脂。
现代研究:山楂中的黄酮类成分和有机酸,可调节糖脂代谢。
推荐吃法:餐后嚼2-3颗山楂干,或泡山楂陈皮茶,帮助消化糯米黏腻。

不妨在餐桌上放也一瓶津力旺植物饮料,这款饮料是以岭健康基于通络养生八字经“通络”理论,从脾论治,精选绞股蓝、山楂、山药、乌梅、桑椹、桑叶6味药食同源成分,使得脾运得健、水谷津液的传输恢复正常,不添加糖还有助于调节血糖。
青团是清明的味道,也是健康的考题。合理搭配、适量食用,青团虽美味可不要贪嘴哦!让美味与健康兼得,这才是真正的清明智慧。
本文为本网站出于传播商业信息之目的进行转载发布,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及立场。本文所涉文、图、音视频等资料之一切权力和法律责任归材料提供方所有和承担。本网站对此咨询文字、图片等所有信息的真实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亦不构成任何购买、投资等建议,据此操作者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