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神木市第十中学,每天下午第一节课前的10分钟,校园里都会上演一场场别开生面的教育小课堂。自2021年9 月起,学校创新性地开启了“巧用每天‘10分钟’,培养浓浓爱国情”活动,历经三年多的深耕细作,这份对爱国主义教育的执着坚持,已结出了累累硕果。

匠心独运,开启爱国教育新旅程
爱国主义,宛如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承载着先辈们的热血与梦想,推动着国家不断向前发展。学校作为培育祖国未来栋梁的摇篮,是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与《爱国主义教育法》的前沿阵地。神木市第十中学深知,对于中小学生而言,在他们心灵的沃土中播下爱国的种子,会为其成长带来深远影响。

于是,一场巧妙利用碎片时间的教育实践拉开帷幕。学校把每周一至周五下午课前的10分钟充分利用起来,构建起系统的爱国主义教育体系。从最初的策划构思,到出台详细的《巧用每天“10分钟”,培养浓浓爱国情》实施指南,每一步都凝聚着学校的心血,为的就是让爱国主义教育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

多元活动,浇灌爱国情怀之花
诗词古韵润心田。每周一,语文教师引领学生踏入中华诗词的奇妙世界。他们依据中小学生必背经典篇目,借助《中华诵》和《经典诵读》等资料,带领学生每周背诵1-2篇(首)诗词。一学期下来,学生们至少能积累20篇(首)。到了期末,还有过关考级,表现优异的学生能获得证书。在诗词的吟诵中,学生们仿佛穿越时空,与古人对话,感受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也愈发深沉,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自信油然而生。

歌声嘹亮颂祖国。周二的校园,回荡着激昂的爱国歌声。音乐老师依据《新课程标准》,精心挑选具有传唱性、趣味性和教育性的爱国歌曲,每周教学生学唱一首。课堂上,学生们激情澎湃,用歌声抒发着对音乐、对美好生活、对伟大祖国以及中国共产党的热爱。这些歌声,不仅培养了学生高雅的生活情趣,还提升了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让爱国之情在音符中流淌。

诚信讲坛展风采。周三的“诚信讲坛”是学生们的舞台。道德与法治教师每周确定一个“诚信”主题,每次安排 2-3名学生上台演讲。站在讲台上,学生们从最初的紧张羞涩,到后来的自信大方,不仅锻炼了表达能力,更在准备演讲的过程中,深刻理解了诚实做人、诚信做事的重要性。他们明白,爱国就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品德修养里,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合格公民。

墨香四溢书豪情。周四,书法教师或语文教师成为学生们的书法导师。在规范汉字书写的过程中,学生们一笔一划地感受着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逐渐爱上书法这一艺术瑰宝。他们专注认真,培养了细心专注的书写习惯,塑造了勤奋坚毅的进取精神,高雅的艺术情趣也在墨香中悄然提升。

了解成就展望未来。周五,初中历史教师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带领学生聚焦党的十八大以来祖国在科技、教育、人工智能、国防、外交等领域的辉煌成就。学生们通过演讲、观看视频等方式,深刻认识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祖国今天的辉煌成就”。他们的心中种下了热爱学习、修身养德、关注民生、热爱人民和祖国的种子,听党话、跟党走的爱国热情被熊熊点燃。

扎实推进,收获满满教育成果
为了让“10分钟教育”活动切实发挥作用,学校下足了功夫。活动每日开展,天天检查,检查形式多样,有现场参与、当场点评、视频观看、随机抽测等。活动情况及时通报,既表扬优秀,也指出不足,为活动的持续改进指明方向。

每学期期末的成果展示更是一场视觉与精神的盛宴。学校学生发展中心联合课程中心统一组织,各班师生积极筹备。展示形式丰富多样,有精彩的诗词朗诵、激昂的歌曲演唱、感人的诚信故事演讲、精美的书法作品展示…… 每个学生都能登台展示,人人都能收获荣誉,校园里充满了正能量。

三年多的坚持,让全校师生对爱国主义有了更为深刻、准确的理解。爱国的种子在师生心中茁壮成长,民族自豪感和生活幸福感时刻洋溢在他们心间。师生们逐渐树立起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和文化观,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爱国行动已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习惯。
如今,“巧用每天‘10分钟’,培养浓浓爱国情”德育校本课程已成为神木十中一张耀眼的名片,它见证着学校在爱国主义教育道路上的创新探索,也为培育新时代好少年书写了生动的篇章。
(尚应平 于胜利)
责任编辑:安心 审核:杨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报料关注西北信息报微信公众号(xbxxbwx)留言或加编辑微信号:y609235490 投稿邮箱:xbxxbxm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