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符百科

从“孤岛困守”走向“雁阵齐飞”

时间:2025-04-23 08:40:00

课堂教学模式陈旧、教研训缺乏协同、专业发展遭遇多维度瓶颈,面对教师成长的多个现实“困境”,广西陆惠兰特级教师工作坊通过实施“1+1+N雁领”行动,助力城乡教师——

————————————————

面对教师素质参差不齐、课堂教学创新性不足、教研推进困难等问题,广西陆惠兰特级教师工作坊聚焦课堂,精心构筑“1+1+N雁领”行动,依托立体式教学研训活动将骨干教师、青年教师及乡村教师凝聚在一起,组建教师专业成长研修共同体,形成“培养一个、带动一批、辐射一片”的协同发展机制,从而有效破解传统教研与教师发展脱节、资源配置不均衡等难题。

营造教研训一体化生态

“我们也渴望做出改变,可没人指导我们如何去做。”面对一线教师提出的诉求,陆惠兰特级教师工作坊主持人带领团队成员深入剖析国家基础教育相关政策,精准解读政策导向背后的发展机遇,全面把握区域教学生态的特点与需求。在此基础上,工作坊精心营造教研训一体化生态,激活多级联动的工作坊(室)、名师团队、项目与课题、教研部门四大群组,驱动区域内教师在真实的教学实践场景中实现优势互补,达成共赢共长的良好局面。

突破教师发展瓶颈,构建金字塔式人才结构支撑体系。为解决教师专业水平发展不均衡、教研训一体化难以同步推进等问题,工作坊借助高校、工作坊(室)以及区、市、县、校的教研力量,构建直线支撑教师专业发展的体系,打破区域名师各自为战的局面,最大化发挥名师的引领作用。同时,以常态课堂、阅读课堂、行走课堂为基石,有效解决城乡学校教研训缺乏整合协同的问题。

解锁教师成长密钥,推动教师专业发展从“孤岛”走向“雁阵”。依据木桶原理,提升薄弱区域和能力薄弱群体的水平是实现区域间教育均衡的有效路径。然而,现有的教师培训模式难以满足薄弱教师“面”上的培训需求。工作坊创新提出“1+1+N雁领”式教师成长策略,通过“共学—导教—引研—促训—辐射”五部曲,引领教师深入研究教学,逐步提升对教育教学的敏感度以及驾驭课堂的灵活度,进而形成独特的教育智慧。

此外,工作坊团队还打破地域限制,充分利用云平台常态化组织线上集体备课,让优质资源得以广泛流动,带动区域内更多工作坊(室)参与其中,形成“线上+线下”的教研新常态,为教师成长开辟新路径。

推进教研训一体化行动

在“1+1+N雁领”行动中,第一个“1”代表核心引领力量,如名师、骨干团队或顶层设计,发挥“头雁”的示范带动作用;第二个“1”是支撑平台或关键机制,例如工作坊平台、赋能体系,为行动提供技术与制度保障;“N”则是多元参与主体或内容,涵盖学校、教师、学科、活动等,形成雁阵效应,推动教研、培训与教学实践深度融合,最终实现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在具体推进过程中,工作坊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打造优质课堂范式,激活学生学习动力。立足团队成员所在学校的实际教学情况,工作坊致力于构建一系列深化课堂教学、提质增效的教学范式。这些范式为不同学校、不同学科提供了具有参考价值的教学范例,引导教师在“研磨—实践—思辨—重构—再研磨”的循环过程中不断优化教学方法,从而有效解决课堂活力不足、学生缺乏学习动力等问题,推动学生从浅层次的表面学习转向深层次的深度学习,最终助力学生学业质量实现质的提升。

创设课例研究“三阶四维”模式,帮助教师突破教学瓶颈。为化解教师开展课例研究缺乏有效引领、难以深入推进的困境,工作坊创新性提出课例研究“三阶四维”模式,按照“指路—明法—深耕”的路径逐步推进,每个阶段围绕四个维度进行深入探究。第一阶段侧重于“指路”,作为教师备课研究与课堂观察的起始点,从“目标明、思路清、知识实、重难准”四个维度为教师明确方向;第二阶段着力于“明法”,是助力教师打磨课堂、提升教学技能的关键阶段,从“设计巧、活动趣、氛围谐、参与广”四个维度提供方法指导;第三阶段聚焦于“深耕”,作为检验课堂教学效果、塑造教师独特教学风格的重要环节,从“素养实、思维活、生成美、效果好”四个维度提出更高要求。“三阶四维”模式的逐步推进,为城乡教师从初步站稳讲台到成为优秀教师开辟了一条清晰、明确的成长之路。

营造“三人合一”生态场域,回归教育本质。该场域秉持教育应具备灵动、智慧、悦美的理念,倡导从人本活动、人际关系、人境氛围三个方面入手,营造情智交融、生命对话、智慧共生的良好教育生态环境,促使教师从片面“关注分数”转变为全面“关注成长”,实现教学从“知识容器”到“生命对话”的转变,为学生营造宽松自由、充满良性竞争的学习环境,让教育真正回归以学生发展为本。

构建教研训一体化长效机制

在传统的教研训体系中,教学、教研与培训各行其是、彼此分离,难以形成促进教师成长的合力。为打破这一困局,工作坊依托“1+1+N雁领”行动,构建基于城乡协同的“主题化·系列化·联动化”教研训一体化长效机制,借助多级联动的项目与课题,从多维度为教研训提供支持,将教学、教研、培训还原为一个有机整体,从而有效解决教研训缺乏整合协同问题。该机制以教师的内在需求为出发点,以教学中的“问题”为核心,将教师培训巧妙融入真实的教学情境中,引领教师进入“积累—内化—创新”的深度研讨进程,助力教师全方位提升专业素养,推动城乡学校迈向协同发展的全新格局。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该机制汇聚高校专家、教研部门、工作坊(室)、学校等多方力量,共同为城乡教师搭建一个集学习、交流与展示为一体的优质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教师互动共生、分享智慧,实现个体突破、群体联动以及整体融合,有效促进了乡村教师教学研训能力的提升。

在研修方式上,主要采取以下方式:主题化常态共研,以常态化研讨为基础,针对教学实际问题“对症下药”,让教师有备而教,夯实教学根基;系列化团队教研,围绕单一教学主题,团队成员承担不同展示任务,通过对系列教学技能的精心打磨,共同收获教学成果;全学段联动主题教研,聚焦六个年级的同一教学主题,扎实开展多层次磨课活动,帮助教师构建贯穿小学六年的系列主题知识网络。

近年来,“1+1+N雁领”行动激活了区域教育生态,影响了北流市及周边县区300多所学校的教研创新和课堂改革,助推了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带动了万余名教师的成长,惠及学生近20万人,实现了学业质量的整体跃升,走出一条以教研促教改、以培训强师资、以创新提质量的特色发展之路。而作为推进“1+1+N雁领”行动的工作坊主持人,我也从一名普通教师逐渐成长为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实现了从“独舞者”到“领飞雁”的蝶变。未来,“1+1+N雁领”行动将继续以教研训一体化为引擎,深化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融合,打造更具活力的教育创新体系,为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持续动力。

(作者系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广西陆惠兰特级教师工作坊主持人,广西北流市北流镇陵城小学校长)

————————————————

•工作室名片•

广西陆惠兰特级教师工作坊组建于2016年4月,2021年11月确定为广西重点建设特级教师工作坊,并融入玉林市陆惠兰名师工作坊、北流市陆惠兰名师工作室。工作坊现有特级教师3名、正高级教师6名、全国先进教育工作者1名、广西教学名师1名,并与各地各级10多个工作坊(室)建立了合作关系。近5年来,工作坊成员开展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发表论文50余篇,获省市级教学成果奖项7项。

《中国教师报》2025年04月23日第7版

作者:陆惠兰

相关推荐
从“孤岛困守”走向“雁阵齐飞”

从“孤岛困守”走向“雁阵齐飞”

课堂教学模式陈旧、教研训缺乏协同、专业发展遭遇多维度瓶颈,面对教师成长的多个现实“困境”,广西陆惠兰特级教师工作坊通过实施“1+1+N雁领”行动,助力城乡教师——————————————————面对教师素质参差不齐、课堂教学创新性不足、教研推进困难等问题,广西陆惠兰特级教师工作坊聚焦课堂,精心构筑“

2025-04-23 08:40:00

广西西部中部持续水文干旱

广西西部中部持续水文干旱

新华社南宁4月22日电(记者陈露缘)记者从广西壮族自治区水文中心获悉,受4月19日以来的降雨影响,桂林、柳州、贺州、百色及河池等市部分地区水文干旱得到一定缓解,但贵港、来宾、南宁、崇左、钦州、北海和防城港等市基本无有效降雨。目前,桂西、桂南及桂中部分地区持续轻度至中度水文干旱状态。据了解,3月中旬以

2025-04-22 20:29:00

北理工再通报:宫某,开除党籍,撤销职称,解聘

北理工再通报:宫某,开除党籍,撤销职称,解聘

4月20日,北京理工大学发布情况通报:4月19日晚,网络出现我校教师宫某涉嫌师德失范行为的举报信息,学校高度重视,第一时间成立专项工作组,连夜开展全面调查核实。经调查,举报的宫某师德失范行为属实,宫某严重违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严重违反党规党纪、校规校纪。经研究决定,给予宫某开除党籍处分,免

2025-04-20 18:20:00

军民小学举行语文教学大比武

军民小学举行语文教学大比武

大小新闻4月16日讯(通讯员 王韶瑾)近日,芝罘区军民小学开展了语文学科大比武活动。此次活动聚焦“整本书导读”,老师们精心筹备,从选书到教学设计,都融入了独特的教学理念。课堂上,师生互动,思维火花不断碰撞。无论是讨论书中情节,还是交流读书方法、分享读书感悟,学生们始终积极投入、热情高涨。这次活动,不

2025-04-16 16:35:00

美育润乡,浙江文化特派员在这里“种文化”

美育润乡,浙江文化特派员在这里“种文化”

近日,2025“民艺赋能创新 城乡教育共建”首批学校启动仪式暨中国美术学院社会美育实践基地授牌仪式在湖州市南浔区千金学校举行。活动现场,浙江省级文化特派员、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副馆长金晓依作“民艺赋能创新 城乡教育共建”项目介绍。作为文化特派员特别项目,后续将依托中国美术学院多学科交叉、艺科融合的

2025-04-15 17:4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