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符百科

“长脑子”超快的5个小妙招,非常简单!强烈建议你试试

时间:2025-09-09 16:30:00

不少网友可能都有“感觉自己脑子好像不够用了”的时刻。

如今,很多人常陷在手机里,短视频、App消息提示不仅占了一个人的时间,更挤占大脑。研究显示,持续信息过载会减少大脑海马体突触连接、降低神经递质分泌,导致记忆提取错误率上升。

不过别担心,虽然大脑长大后确实不会再有显著物理跃迁,但大脑的神经元可塑性非常高,生活中做这些小事就能帮我们重新“长长脑子”。

01

吃鱼补脑

鱼和其他食物最大的区别是鱼富含Omega-3 ,这种人体必需的脂肪酸无法自行合成,需从食物摄取,且有降血脂、增强免疫力、辅助改善记忆的功能。这也印证了“多吃鱼有益”的说法。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2022) 》,每周吃鱼2次为佳,大约300~500克。

图片

02

运动健脑

运动既能强身,也能 “健脑”——让负责记忆的关键脑区(海马体)变大。

《实验老年学》一项研究显示:将受试者分为两组,一组受试者进行每周3次、每次50~80分钟的运动和力量训练,半年后MRI扫描发现其海马体明显变大;相比之下,没有锻炼的对照组海马体在半年内则因正常老化而体积缩小。

海马体是大脑中掌管学习、记忆的核心区域,它的萎缩与记忆力下降的风险增加密切相关。运动能让它 “逆生长”,意味着可能有助于保护记忆、延缓认知衰退、降低痴呆风险。

图片

以下是被证实“健脑”效果最好的4类运动——

■ 中等强度的有氧耐力运动

比如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等。每周至少150分钟,心率维持在最大心率的60%~70%左右,如果你判断不出来,可以用一个小方法来大概衡量——“能说话但不能唱歌”的程度。

■ 高强度间歇训练

高强度间歇训练是指短时间、持续高强度运动和短时间静息/低强度运动交替组成的一种体育锻炼方式。不过,这类运动更建议有一定运动基础的人进行,需要注意避免运动损伤。

■ 认知-运动结合的技巧性运动

这类运动指的是那种需要“身体动作+大脑思考”同时参与的运动,它比重复熟悉动作更能刺激大脑,尤其适合平常存在“注意力不集中”“大脑经常一片空白”的朋友。比如球类运动、舞蹈,还有时下非常流行的攀岩。

■ 力量训练(抗阻训练)

比如深蹲、平板支撑、俯卧撑、使用健身器械等等。需要注意的是,要避免“突击运动”,大脑的神经保护、海马体的体积维持都是“长期效应”。

如果你感觉从“不动”到“动起来”的这个过程非常难,也可以先从工作间隙散散步、下班后提前一站地铁下车走回家或者骑车子回家这种比较容易的小事开始。

03

早睡养脑

早睡、不熬夜,对大脑有充分的养护作用,一个好的睡眠比什么都重要。

大脑在安静休息或睡眠时(尤其非快速眼动睡眠期),海马体产生特殊脑电波,这被认为是记忆巩固的黄金时间窗口。此时大脑会像“回放电影”一样,重新激活并整理白天的经历,把短期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但熬夜缺觉会让海马体神经元持续高频率放电,打乱记忆整理,就算熬夜后补觉也补不回对记忆力的影响。

图片

04

读书强脑

一项发表在《大脑皮层》(Cerebral Cortex)上的研究中,研究人员比较了三类人群,分别是“不会阅读的文盲”“从小就开始阅读的人群”“长大后才开始阅读的人群”,结果表明:阅读会让左脑弓状束的特定部分(连接颞叶和顶叶的区域)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这种变化意味着神经纤维束更有序、更密集,信息沿着固定方向传输更顺畅,神经纤维束周围的包裹(髓鞘)更完整,减少了信息在传输过程中的“泄漏”或干扰,而这增强了我们大脑的认知能力,读写能力。

如果发现自己已经“丧失”深度阅读技能,可以从简单日常练起。比如听熟悉的歌回忆下一句歌词;用路边车牌或广告牌造长句;完整看完这篇文章要再用自己的话总结,不要中途跳出。

总之,就是让大脑始终处在“需要稍微用力思考”的状态,而非单纯的“躺平接受信息”。

图片

05

音乐醒脑

听音乐的过程,对大脑来说,像是一场多感官的调动训练。过往有研究表明,负责听觉、视觉以及运动感觉的脑区在音乐家的大脑中展现出不同。

经过音乐训练之后, 听觉系统在处理声音时会更敏感, 人们可以察觉到较小的频率差异,控制与乐器演奏相关的肌肉和身体 (如手指、嘴部等) 的脑区变大了,甚至阅读分数的高低也与乐感的高低呈相关关系。

为了更好地“长脑子”,我们可以把这几个习惯形成闭环,产生叠加效益:

  • 晨间运动加晨读激活神经可塑性,提升日间学习效率;

  • 路上听歌放松大脑,帮紧绷的神经慢慢舒展;

  • 午间小睡固化上午所学,为大脑“腾出内存”;

  • 晚餐蒸鱼提供omega脂肪酸,辅助大脑改善;

  • 深度睡眠完成记忆刻录与毒素清理,开启新循环。

荐阅读

来源: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科普中国;

责编:殷海燕;

监制:马小雁;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

相关推荐
“长脑子”超快的5个小妙招,非常简单!强烈建议你试试

“长脑子”超快的5个小妙招,非常简单!强烈建议你试试

不少网友可能都有“感觉自己脑子好像不够用了”的时刻。如今,很多人常陷在手机里,短视频、App消息提示不仅占了一个人的时间,更挤占大脑。研究显示,持续信息过载会减少大脑海马体突触连接、降低神经递质分泌,导致记忆提取错误率上升。不过别担心,虽然大脑长大后确实不会再有显著物理跃迁,但大脑的神经元可塑性非常

2025-09-09 16:30:00

经常按掉闹钟继续睡,对身体是好还是坏?

经常按掉闹钟继续睡,对身体是好还是坏?

早上六点半,闹钟响起,你猛地从梦中惊醒,伸手按下“稍后提醒”。九分钟后,铃声再次响起,你又按了一次。第三次响起时,你终于艰难爬起,却感到脑袋昏沉、四肢沉重,仿佛比直接起床还更疲惫。这种每天都在上演的“起床拉锯战”,你是否也参与其中?手机闹钟“稍后提醒”的贪睡键丨图片来源:作者手机截图根据一项数据分析

2025-08-14 08:43:00

这种“睡得香”其实也算失眠!是疾病且危害大

这种“睡得香”其实也算失眠!是疾病且危害大

资料图:患者在接受红外治疗。“哎呀,徐医生,我昨晚还是没睡好,一整晚都睡不着。你赶紧让我多吃点药吧!”近日,宁波大学附属康宁医院老年科九病区住院患者王奶奶(化姓)焦急地找到主管医生徐佩茹,提出要多吃药。王奶奶真没睡好吗?她真的需要多吃助眠药吗?很多人常说自己没睡好,是真的没睡好吗?记者专门采访了该院

2025-05-06 13:00:00

跳出睡眠困境 不妨更“主动”些

跳出睡眠困境 不妨更“主动”些

【幸福处方】光明日报记者 肖人夫 光明日报通讯员 孙闻阳夜深了,窗外的街道褪去白日的喧嚣,一片静寂。“11点前必须睡,不能再熬夜了。”25岁的李墨(化名)看了一眼床头的闹钟,暗下决心。一个多小时过去了,时针指向12点,李墨烦躁地抓起手机。屏幕的光亮刺得她眯起双眼,指尖漫无目的地划过各种软件……“今天

2025-04-26 05:32:00

【深化“三抓三促”行动】渭源:“以旧换新”旧膜变“钱袋” 驱动乡村振兴绿色引擎

【深化“三抓三促”行动】渭源:“以旧换新”旧膜变“钱袋” 驱动乡村振兴绿色引擎

今年以来,渭源县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聚焦农业面源污染防治重点领域,强化政策扶持,创新工作机制,通过推广加厚高强度地膜、建立废旧农膜回收体系等举措,有效解决“白色污染”难题,为全县农业可持续发展探索出一条务实路径。时下,在渭源县五竹镇鹿鸣村千亩马铃薯产业核心示范基地,黑白色地膜在阳光下泛着微光,群众

2025-04-23 09: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