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符百科

每天走走路算不算运动?达到这个量级好处多,记住3点效果翻倍!

时间:2025-06-04 08:30:00

一说起运动,很多人都会想到跑步、游泳、篮球、羽毛球……有人问:实在动不起来啊,走走路到底有没有用?


研究证实:只要改变一个走路方式,不仅能降低三高、对抗炎症,还有助于延寿,不是步数越多越好,关键是要走得快一点!


健康时报图

01

走路快一点,降低心脏病风险


2025年4月,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的研究员在英国心血管学会官方杂志《心脏》(Heart)上发表研究。文章显示,与慢走相比,走得稍微快一点或者快步走,能减少心律失常的风险,比如房颤、心动过缓、室性心律失常等。


根据步行速度,研究员们把研究对象分成了三组:


1. 走得慢的(每小时不到4.8公里)

2. 走得中等(每小时4.8~6.4公里)

3. 走得快的(每小时超过6.4公里)


分析发现,和走得慢的人相比,走得中等的人患心律失常的风险少了35%,走得快的人风险少了43%。


进一步分析显示,走得越快,肥胖和得炎症的风险就越低,从而患心律失常的风险也降低了。


此外,研究还发现,在女性、年龄不到60岁、体重指数小于30且有超过两种慢性病的人群中,这种保护作用更加明显。


健康时报图

02

中老年人最好的锻炼之一就是快走


2024年1月,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在“湘江大讲堂”发表了专题讲座。张伯礼院士强调,对于中老年人而言,最佳的锻炼方式之一,就是快走。


张伯礼院士表示,三十多岁的年龄可以尝试走一万步,但到了五六十岁,走一万步可能就不太现实。即便身体感觉不疲劳,关节却在承受磨损,一旦关节出现问题就比较麻烦。


张伯礼院士建议每天走六七千步为宜,步速快慢交替进行,行走时可以进行扩胸和展翅动作。还有一个提示是,走路时不要分心思考其他事情,因为一心多用会降低锻炼效果。

03

走路快一点,好处真的很多


1. 走路快,更抗老


2022年,研究人员在《通讯生物学》期刊上发表的研究显示,跟那些走得慢的人比起来,那些走得中等和走得快的人,他们的端粒要长一些。特别是,慢走的人和快走的人端粒长度差得挺多,差不多相当于生物学年龄差了16岁。


2. 走路快,能防癌


2023年,一项刊登在《英国运动医学杂志》上的研究提出,每天只需坚持11分钟的快步行走,便可显著降低心脏病、中风和癌症等患病风险。


3. 走路快,能延寿


2025年1月,一项发表在《运动与健康科学》上的研究发现,每天快走一会儿有助于延寿。对于平时不太爱动的女性来说,每天额外增加10分钟或30分钟的快步走,预期寿命分别延长0.9年和1.4年。对于不爱动的男性来说,预期寿命分别延长1.4年和2.5年。


健康时报图

04

记住这3点,快走效果翻倍


对于平时没有运动习惯,或者因为比较懒怠,无法坚持高强度运动的人来说,快走绝对是性价比最高的一项运动。不过,想要更好地达到减脂塑形、锻炼身体的目标,要注意下面3点。


1. 尽量保持更大的步幅、更快的步频


可以用比平时更大的步幅走路,而且把步频调高一点,快走的步频最好可以保持在每分钟120~135步。


2. 上半身姿势正确,最好配合摆臂


快走的时候,要用正确的身体姿势,不要只注意迈腿,忽略了上半身的配合。


注意肩部放松、背部挺直、腹部收紧,双臂自然地摆动。如果走的速度比较快,摆动手臂也有助于维持平衡。


3. 关注心率和体感,调整步行速度


快走的时候,最好将心率保持在最大心率(220-年龄)的60%~75%区间,身体表现是“微微气喘,但仍然可以和人聊天”。



别小看快走,如果你能一直坚持上面3个要点,每天坚持20~30分钟,那么收获的健康好处将超出你的想象。



来源:人民日报微信、健康时报微信

相关推荐
8月31日,吉林省自然资源厅和吉林省气象局联合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黄色预警

8月31日,吉林省自然资源厅和吉林省气象局联合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黄色预警

吉林省自然资源厅和吉林省气象局8月31日17时08分联合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黄色预警:今天夜间到明天白天,通化地区集安市南部、白山地区浑江区南部、江源区南部、临江市西南部和长白县西部发生地质灾害风险较高(黄色预警),请各单位做好防范工作。上述黄色区域:鸭绿江流域内五道沟河、鸭绿江周边相关地质灾害风险

2025-08-31 19:06:00

山西发布地质和山洪灾害气象风险双预警!这些县可能发生山洪→

山西发布地质和山洪灾害气象风险双预警!这些县可能发生山洪→

8月19日,我省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和山洪灾害气象风险预警。16时,山西省自然资源厅和山西省气象局联合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预计8月19日20时—8月20日20时,太原市阳曲县、娄烦县,阳泉市城区、矿区、郊区、平定县、盂县,晋中市和顺县、昔阳县、寿阳县,忻州市五台县、静乐县,吕梁市临县、柳林

2025-08-20 11:00:00

锐评|高铁邻座遇宽大体型男子致拥挤?解决问题别光靠乘客“忍一下”

锐评|高铁邻座遇宽大体型男子致拥挤?解决问题别光靠乘客“忍一下”

极目新闻近日,有网友发图文称,乘坐高铁二等座时,因邻座乘客体型较宽,导致自己难以正常就座,该网友质疑铁路部门售票时未考虑乘客体型差异。8月16日,中国铁路12306工作人员表示,若在列车上遇邻座因体型宽大导致空间拥挤,可第一时间向列车工作人员反映,协商调换座位。但若列车满员或无空座,可能无法调换,乘

2025-08-17 10:34:00

小污染造成大危害!警惕AI数据污染引发现实风险

小污染造成大危害!警惕AI数据污染引发现实风险

随着AI人工智能技术和应用的蓬勃发展,各类AI工具已经成为我们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助手,不知不觉间,我们的生活开始与人工智能密切联系。当AI信息“不靠谱”网民如何断真假?不过近年来,不少网民发现,部分人工智能的回答开始有些不靠谱。先看两个案例:今年上半年,宁波发生了两件事,被人工智能荒唐地联系在一起。第

2025-08-17 09:26:00

经常按掉闹钟继续睡,对身体是好还是坏?

经常按掉闹钟继续睡,对身体是好还是坏?

早上六点半,闹钟响起,你猛地从梦中惊醒,伸手按下“稍后提醒”。九分钟后,铃声再次响起,你又按了一次。第三次响起时,你终于艰难爬起,却感到脑袋昏沉、四肢沉重,仿佛比直接起床还更疲惫。这种每天都在上演的“起床拉锯战”,你是否也参与其中?手机闹钟“稍后提醒”的贪睡键丨图片来源:作者手机截图根据一项数据分析

2025-08-14 08: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