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裁判决后执行的步骤如下:
执行仲裁结果
仲裁结果出来后,首先按照仲裁决定书上的决定执行。如果一方不履行裁决,另一方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申请强制执行
如果单位拒绝支付裁决书上支持的请求,申请人可以向当地人民法院的执行庭提交书面的强制执行申请。申请执行的期限为两年。
法院受理与执行
人民法院在接到强制执行申请后,会采取相应的执行措施,进行强制执行。强制执行的时间大概需要6个月。
提供必要信息
在申请强制执行时,申请执行人应向法院提供被执行人的财产状况、财产线索、履行债务的能力及下落等情况,以便法院能够顺利进行执行。
法院执行措施
法院在执行过程中可以采取多种措施,包括冻结、划拨存款,提留收入,搜查、查封、扣押、拍卖、变卖财产,以及强制迁出房屋等。法院在执行时会保留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的生活必要费用。
裁决书的补正
如果当事人发现裁决书中存在法定的应予补正的情形,可以在收到裁决书之日起三十日内请求仲裁庭予以补正。补正裁决书的请求必须在收到裁决书之日起三十日内提出,否则即丧失补正的请求权。
申请撤销裁决
如果一方当事人申请撤销裁决,人民法院应当裁定中止执行。如果撤销裁决的申请被裁定驳回,人民法院应当裁定恢复执行。
总结来说,仲裁判决后,败诉方应在规定期限内履行判决内容。如果败诉方不履行,胜诉方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并提供必要的财产线索和信息。法院在接到申请后,会采取相应的强制执行措施,以确保判决得到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