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污染的防治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以下是一些具体的措施和建议:
减少污染物排放量
改革能源结构,多采用无污染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力发电)和低污染能源(如天然气)。
对燃料进行预处理(如烧煤前先进行脱硫),改进燃烧技术。
在污染物未进入大气之前,使用除尘消烟技术、冷凝技术、液体吸收技术、回收处理技术等消除废气中的部分污染物。
控制排放和充分利用大气自净能力
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时段的气象条件,有效控制排放量。
在风力大、通风好、对流强的地区和时段,大气扩散稀释能力强,可接受较多厂矿企业活动;而在逆温的地区和时段,应减少污染物排放。
厂址选择和烟囱设计
厂址应选择空气流通、人口密度相对稀薄的地方,避免污染大户过渡集中。
烟囱设计应合理,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绿化造林
通过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等措施,增加植物吸收污染物,减轻大气污染程度。
治理沙化耕地,控制水土流失,防风固沙,增加土壤蓄水能力。
农业污染治理
采取综合措施控制农业污染,指导农民科学施用化肥、农药。
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推行秸秆还田,鼓励使用农家肥和新型有机肥。
清洁生产
使用低杂质的无毒或低毒原材料,改革生产工艺或更新设备。
开发和采用无公害、少污染的生产技术,发展绿色产品,减少单位产出的废弃物排出量。
合理利用能源与资源
加强工业生产管理,节能降耗,回收利用可燃气体、余热、余压。
改进燃煤技术,提高燃烧效率,低硫优质煤优先供给民用。
改革燃料构成,逐步实现燃气化和电气化,扩大联片或集中供热。
废弃物处理
对暂无综合利用价值的工业三废要进行净化处理,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城市生活垃圾、人畜粪便、污水等应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医院污水需经专门消毒处理。
加强环境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
提高违法成本,加大对环境污染企业的处罚力度。
推动绿色发展,优化产业结构,限制高污染、高耗能产业的发展。
提高环保意识
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市民养成绿色生活习惯,减少污染排放。
强化环境监测和污染源治理,提高污染治理技术水平,确保环境质量的逐步改善。
具体实施措施
严格环境准入,提高环保门槛,对新建项目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优化能源结构,发展清洁能源,鼓励企业和个人使用清洁能源。
加强污染源治理,采用先进的治理技术,提高治理效果。
强化环境监测,完善监测网络,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通过上述措施的综合施行,可以有效地减轻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